2025年以来,长开箱壳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体职工以实际行动落实长开公司十四届一次职代会确定的年度经营目标任务,多方联动多措并举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内部活力
箱壳公司围绕总部降本增效核心目标,通过三大举措推动经营管理优化升级,一是严格落实总部《减级增效优员增效降本增效方案》,聚焦人力资源优化,推进管理中层副职减级与职工定岗定编工作,同步修订岗位说明书,夯实组织效能基础;二是遵照总部《气室加工业务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母线采购业务划转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气室加工业务资源整合与人员划转,系统梳理并完善业务全流程及接口标准,精准调配岗位人员,保障业务衔接顺畅;三是持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以考核导向倒逼业务提效,全方位推动公司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双提升。
深入推进精益管理 提升经营能力水平
精益管理是公司发展的生命线,2025年,在专业团队指导下,箱壳公司深度推进精益管理工作,成功编制《精益管理项目三级保障与绩效机制》,为精益化落地筑牢制度根基。工作推进过程中,公司聚焦交付流程优化、人才育成、改善系统及目视化四大核心模块,系统梳理业务流程与数据采集,明确制造周期、准交率、返工率(报废率)、加工成本、设计修改、查单率、库存产品压降、园区壳体产能提升、设备故障率等9个攻关专项,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实施对策。
同时,打破传统生产壁垒,创新构建以组装工序拉动前序生产的流线化作业模式;持续完善工艺工装及胎具67台套,健全工艺卡片308张,修订完善管理制度34个,为精益管理提供坚实技术与规则支撑;以人才育成为关键抓手,组建内训师队伍,编制各岗位专业培训教程,推行多能工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助力公司精益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聚焦强链延链目标 提升配套配送附加值
为深度响应总部业务整合战略部署,公司以核心业务协同与能力突破为目标,系统推进气室焊接、激光切割两大业务及关联资源的整合优化,实现业务版图与技术实力的双重升级。
在核心制造能力拓展方面,通过对气室焊接业务的资源重组与技术迭代,公司成功将焊接能力从传统领域延伸至不锈钢焊接领域,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公司在不锈钢壳体焊接加工领域的空白,更打破此前关键不锈钢部件依赖外部采购的局限,大幅提升核心产品供应链的自主性与稳定性,为后续承接高规格不锈钢气室相关订单奠定坚实基础。在配套服务价值提升层面,公司聚焦断路器机构组装与配送环节,通过“技能赋能+工艺优化”双轮驱动,推动配套服务从“基础交付”向“高附加值服务”转型。一方面,组织技术与生产人员开展专项培训,覆盖机构组装原理、质量管控标准等核心内容,全面夯实人员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持续完善工艺流程与工装设备,简化组装工序、提升作业精度,确保断路器机构组装质量稳定可控。在此基础上,配套配送服务实现从单一“部件配送”到“组装+配送”一体化服务的升级,不仅缩短生产周期,更通过服务增值增强公司在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以精益“五定”为核心 全面升级工艺管理
箱壳公司紧扣精益管理“五定”核心要求,从硬件优化、流程规范、意识提升、技术突破四大维度发力,推动工艺基础管理与产品质量效率双跃升。
在硬件与流程标准化层面,聚焦作业场景痛点,设计制作组装流线化作业工装及转运器具,同步编制以人为单位的组装作业工艺卡片,让操作环节“有具可用、有章可循”;完成《预制舱验收管理规范》编制,为产品出厂设立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尺,从源头夯实工艺管理基础。在人员质量意识培育层面,创新采用“数据+实物+实操” 三维赋能模式:通过定期发布质量简报传递关键数据,结合现场实物开展月度质量讲评直指问题核心,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组织质量工艺培训,将抽象标准转化为具象能力,切实提升员工质量把控的主动性与专业性。在技术工艺突破层面,修订完善机加工专业工艺守则,针对滚焊砂网、水性喷涂附着力、授权柜门板焊接、凹凸门折弯、断路器弯板折弯角度等关键工艺环节开展专项验证,成功突破技术瓶颈,既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更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为精益管理落地见效提供技术支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上半年,箱壳公司工程技术部以总部项目设计为核心牵引,同步夯实基础设计能力,实现核心业务与基础工作协同推进,累计完成KYN61-40.5配LNA-40.5/T1250-31.5断路器设计(1400mm宽)方案等多项关键设计任务,这些成果为公司产品线拓展与技术储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开箱壳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