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发生。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201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过重要指示,强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号召“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接着,一系列有力整治举措接连出台,从清理整顿“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等突出问题,到遏制公款消费等违纪违规违法现象;从启动全民节约行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到发起光盘行动,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我们也要看到,在某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仍然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2018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为11.7%。按照初步测算,整个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的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足够3000万至5000万人吃一年。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经过生产、流通、储存、加工,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2014年,时任国家粮食局副局长的吴子丹曾提出,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高达700亿斤。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仅用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活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的人口。随着今年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至,在严峻的气候形势面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了各种各样的粮食出口禁令,对于某些粮食品种,例如玉米、大豆,极度依赖进口的我国来说,无疑充满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更是在7月就发出了更严厉的警告:2020年全球缺粮人口将增加1.3亿人,总数达到8.2亿人,其中亚洲的饥饿人口最多、非洲的饥饿人口增长最快。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餐饮浪费行为,看似日常生活中的小节,实则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过去,我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成就了伟业,现如今国家一边发展经济,一边提倡节俭,带头“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即将到来的“两个一百年”历史性时刻,光荣的时代使命、宏伟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都要求我们要重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勤俭节约,推动实现节俭兴国、节用裕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孔子倡导“节用而爱人”,墨子强调“节俭则昌,淫佚则亡”,老子推行“治人事天莫若啬”。千百年来,勤俭节约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进步史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能只是口号,而应成为每个公民的道德自觉,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带头杜绝餐饮浪费,培养勤俭节约习惯、传承中华美德,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增砖添瓦,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党群工作部/郑颖